我是大学合作中心的陈建坪,在2017年7月,在海总深厚的教育情怀影响下,接受余总的感召,我很荣幸加入到海天大家庭,负责教学管理中心的管理工作。
![海天集团25周年 | 陈建坪:迎接挑战 成就未来 海天集团25周年 | 陈建坪:迎接挑战 成就未来]()
初到公司,感受到教育板块处于业务初具模型正要蓬勃发展的转型期,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快速组建一个技能优秀、授课标准的教学学管团队,迅速凝聚起团队战斗力迎接新学期的教学学管工作。我首先想到要把我积累的教学经验传达给大家,让大家从基础业务能力上进行提升,但经过和几个老师的沟通,我发现他们缺的不是这个,专业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他们已经摸索了各自的方法。教方法是行不通的,那什么才是眼下大家最需要的呢?我深深陷入到了这个问题之中。直到有一次开会,在会议进行过程中,海总突然问大家,你们谁能说说海天教育倒三角模式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当时没有谁能准确全部说出来,问我的时候我紧张的不得了,也凭新员工入职时学习的印象,好不容易说了其中两个角。当时想着这下完了,海总肯定会发火。但是,意外发生了,等大家说完,海总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我们海天教育和海天装饰的业务有个本质的区别,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做的好坏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命运,这是一个责任巨大的工作。然后开始生动细致地给大家讲解倒三角的由来,核心内涵……这就是海总,他总是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向大家传导他的运营思想和教育理念。
海总的这次的讲解让我第一次深入了解了海天教育的倒三角模型,也突然发现,这不就是我一直寻找的凝聚团队的坚强核心吗。当下团队最缺的不是方法,而是理念,这个倒三角教育的理念。我们马上开始行动,以这个核心理念为基础,大家一起努力,统一了思想、目标和行动。在暑期讲师培训之后,我们紧接着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校区教学学管团队建设、新讲师班主任培训、新生入学教育、教学巡检、管理团队培训、总校分校各岗位工作标准的修订等等都顺利开展起来,各校区的教学、学管工作逐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海天集团25周年 | 陈建坪:迎接挑战 成就未来 海天集团25周年 | 陈建坪:迎接挑战 成就未来]()
2018年9月底,公司领导针对公司的战略目标,将重点工作进行了重新梳理,我被安排到大学合作中心负责院校合作工作。院校合作洽谈,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近几年来国家针对职业教育政策的不断出台,校企合作有了新的机遇,同时政府和职业院校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合作难度逐年增大。2018年10月份,我正式开始了院校合作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我相信“勤能补拙”,我带着我的团队把全国两千多所高职院校逐一梳理,筛选出专业对口、有一定合作意向的院校,然后迅速开始对院校的密集拜访。
在出差过程中,是比较辛苦的,合作院校遍布各地,大把的时间消耗在旅途中,工作效率太低。我就想起来了第一次和余总出差的场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拉着我们一起分析工作数据;在火车站转车的时候,她拉着我们讨论工作问题;在机场候机的时候,她拉着我们布置工作安排。她把这种工作模式用了一句非常简洁的话来总结:“随时随地随人随事”,也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对任何事,只要有必要,就都可以开展工作,不要拘泥于时间地点等外在条件。正是有了余总的这个身体力行,使我也习惯了在出差过程中,随时监控指导部门员工的工作,检查核心点,帮他们出主意。大家也都在每次沟通中积极思考,动脑筋想办法。
![海天集团25周年 | 陈建坪:迎接挑战 成就未来 海天集团25周年 | 陈建坪:迎接挑战 成就未来]()
通过大家对院校的密集拜访,我们逐步总结出了院校当下存在的痛点以及他们对企业真正的需求点。因为合作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就是在企业能否解决学院需求和痛点。我们针对这两个点,结合公司的优势,建立了一整套合作相关资料和洽谈工具,建立合作推进标准,大家统一行动,形成合力。合作部在后来的一年多的时间建立长期联系的院校有四百多家,与十几所高职院校成功签订了合作协议,开拓了公司院校合作的全新局面。
![海天集团25周年 | 陈建坪:迎接挑战 成就未来 海天集团25周年 | 陈建坪:迎接挑战 成就未来]()
![海天集团25周年 | 陈建坪:迎接挑战 成就未来 海天集团25周年 | 陈建坪:迎接挑战 成就未来]()
当下,政府、学院、市场都在发展改变,校企合作政策的调整、学院需求的变化、专业技术创新发展,对我们构成了新的挑战。有了这么多年成功的基础,这些挑战我们也一定可以克服,只要自己不断学习、认真面对,细致分析、钻研创新,我们一定可以把挑战成个人、团队及公司发展的机遇。在今后的院校合作工作中,我将在合作模式、合作专业、市场模型、盈利模型等方面深入研究,创新发展,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可以紧跟政府、社会、院校需求,夯实海天的特色和优势,牢固树立海天教育领先品牌和定位,成就自己、成就公司、成就院校、成就学生、成就未来。